欢迎进入CSCMP 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官方网站!
全球资讯
编者按 2020年12月20-21日,全球供应链上合峰会暨第八次CSCMP中国大会在青岛胶州召开。我们精心组织了议题,邀请到了来自中国、美国、欧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经济学家、全球著名供
协会动态
高啸宇-数字创新共建大宗供应链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1-06-25 16:18:50
  |  
阅读量:

编者按
2020年12月20-21日,全球供应链上合峰会暨第八次CSCMP中国大会在青岛胶州召开。我们精心组织了议题,邀请到了来自中国、美国、欧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经济学家、全球著名供应链专家和企业领袖,探讨了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全球供应链、发展的重大趋势,探讨了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颠覆性技术加速应用的前沿实践。这些重量级嘉宾的发展非常具有启发性。我们现在将演讲的内容整理出来,与协会的会员们和供应链的同行们一起分享,作为一项增值服务,也给没有机会参会者一个再学习的机会,这也是我们一直秉承的价值观,请大家珍惜这场学习的机会。我们希望真正想学习知识的人能够聚到一起,共同致力于发展供应链事业。
——王国文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组委会的邀请!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数字创新共建大宗供应链新生态》。
首先我想先谈谈对大宗商品行业的认识。

2005年,中国消费品电子商务交易量还不到全球的1%,现在已经超越了40%,网民人数达到8.5亿,全球三分之一的独角兽企业来自中国,中国消费品电商创造的成绩,向我们证明了中国的实体经济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我认为,中国的大宗商品产业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数字经济跟实体经济融合的新蓝海。而且有机会创造出比生活消费品更大、更广、更深层次的产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形成这个判断主要基于两点。第一产业规模。第二发展趋势。
首先先看下产业规模。

国家要统筹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大宗商品是我国流通体系中最大的主题。全球每年大宗商品产出值是10到20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20%。我国的主流大宗商品中基本占据全球消费比例的50%以上。我国大宗产业的流通体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00亿元发展到2019年,超过80万亿。前面说到的消费品,2019年的体量就是40万亿,大宗商品是消费品的两倍。未来30年的发展,可以预见,中国在大宗产业消费的存量规模在全球的占比仍继续保持。
再来看看发展趋势。中国产业链的发展,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中国制造链的发展。1984年开始,市场的供给远远小于需求,这个阶段,尤其是经历了2000年的贸易爆发年,我国已经建立起一条完整的制造链体系。第二个阶段,物流网络发展阶段,从2008年开始,形成了大量的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我国已经拥有了庞大的这个物流网络。那么前两个阶段的意义是,中国有了一个大而全,链条有很长的制造链。然后有了一张物流网,把制造链有效地连接起来,下一步就需要一个调度系统,让这张网和这个链条实现全局协调,效率最高。这就是第三个阶段,新基建的投资阶段。这个阶段的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发展的经济的主体,这就需要建立国家层面的集中化中台系统,同时也需要建立起基于各产业的中台系统。

从2005年开始,数字经济在中国的GDP的比重将逐步加大,2019年已经达到了36.2%。预计在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生产力提升五分之一将来自于互联网,50%的GDP增长来自于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从数字经济的内部结构可以看出,投资的重点已经从单纯的数字产业化投资向产业数字化应用去转化。产业数字化应用占数字经济比例,从2005年的49.1%提升到2019年的80.2%,这个发展趋势比较明显。那么作为大宗产业,这个中国庞大的存量产业,很有可能成为这个趋势最大的受益者。

然而大家可能会问,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从2000年开始就已经在中国出现了,为什么这既有20年的发展跟摸索,却没有形成像阿里、京东这样的头部企业。这说明大宗产业仍然存在尚未解决的痛点。让我们先来看一些数据:2012年的上海钢贸事件,坏账率达到100亿美元;2014年的青岛港事件,诈骗金额达到了160亿多亿人民币;2018年的金银岛事件,加上违约资金达到40亿人民币;2019年的重庆商社涉及金额也超过20亿人民币。我认为大宗行业最大的成本就是系统风险产生的成本。这个成本巨大,涉及面广,而且频率越来越高。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国内的大宗产业四流不统一造成的。那么总结来看,大宗产业的现状主要有四个痛点。

痛点一,仓储物流,这是大宗产业最大的问题。尤其是仓储,由于粗放的管理方式,大宗仓储一直处在黑匣子状态,这跟30年前没有本质性的区别。那么怎么实现大宗仓储数字化升级是第一个痛点,也是一个难点。这里的困难之处在于,大宗仓储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数字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投资回报期非常的长。仓储企业自身很难有动力去做这件事。痛点二,资金流,现在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基本是以信用为主,物权为辅的这种融资行为。这种方式会产生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小企业因为信用不足,所以很难进行融资。中国中小企业的经济体量占GDP的60%,但获得贷款只占贷款总量的23%,短期贷款只占4.7%。第二个问题,就是授信集中在这些高信用主体的大企业身上,就很容易造成风险集中化,极容易爆雷。根据麦肯锡的数据,在中国,影子银行的这个资产规模已经从2010年的17.5万亿增加到了45万亿人民币。痛点三,商流。大宗贸易最大的问题是贸易与物流的低耦合度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贸易合同签订后的合同执行,尤其是物权的实际转移存在着风险。大宗贸易的走单、空转都是由于这个问题引起的。国家对融资性贸易的治理动作在加速,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信息。从2017年到现在,通过压减资金空转和通道业务,累计压缩风险高风险的资产约16万亿元,力度还在加大。国家对融资性贸易的压缩,既是对大宗商品贸易和金融不合理结构的调整,同时,客观上也为这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痛点四,价格风险,大宗商品的价格风险管理是必要用的期货。中国的期货市场相对规范,但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缺乏成熟的体系。功能分散、信息割据、需要顶层设计。
第二个部分,中储京科组件的初衷和发展方向。可以说中储京科的建立是基于中途股份和京东数科对于大宗产业认知的一个共识。基于这个共识,双方在2019年1月16日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从两家公司的顶层进行设计,以合资公司的方式推动平台的发展。2019年10月17日,合资公司正式成立,股权结构是中储、京东各占45%,协会占10%,注册地在青岛自贸区。

基于中储和京东两家股东的基因,中储京科的定位是以科技能力、业务模式创新为基础,做专业的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商。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降低大宗行业的成本,提升行业的效率,最终做到整个市场的模式升级。要打造的四个核心竞争力分别是:数字科技在大宗行业的应用能力、生态资源协同能力、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以及线上运营能力。

货兑宝平台是中储京科投资、设计、打造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宗商品产业数字化协同服务平台。前面分析过,大宗商品行业的问题是因为四流不统一造成的系统性风险。从货兑宝平台产品架构可以看出,货兑宝的目标是通过数字化的获取和应用,建立四流合一的产业中台,让大宗的流转在管货、管钱、管交易上更加安全。

第三个部分,货兑宝平台可以创造的价值以及实现的路径。第一步是线下场景线上化,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先有数据,而线下的仓储数据是主体。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对线下仓储场景数字化的改造。

我认为这个改造包括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面客交互场景的数字化改造。目前大宗仓储企业和货主的线下交互方式基本是传真、电话、纸质流转单据。这种方式在安全效率以及信息传递上都存在着问题。货兑宝在仓储企业已有的WMS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面客平台(09:29)。第一,所有的货主和仓储企业都需要在平台进行注册、实名认证、人脸识别、小额健全等技术手段来确保企业的身份识别,这是企业下达和接受指定的基础。第二,所有的交互数据,在平台上进行存证,关键的单据,比如说入库单、出库单、过户单、提货单都要以电子的形式作为交互载体,并加盖CA章,确认责任主体的法律效力。
第二个维度是货物管理场景的数字化改造。第一,传统的大宗商品仓储管理一直都是帐、卡、物三相符的纸质流转单据。在新的技术背景下,我们提出了电子账、货位、货物、标识四相符。在这里的标识目前在橡胶场景下,是用RFID标签来实现对于数字资产的单品管理。第二,通过物联网对货物进行全区域、局部区域和组合区域的监控。对于物理感知、入侵报警能做到24小时的实时监控。另外,通过AI技术,可以根据货物的非法移动,包括货物轮廓的缩减进行报警。

第三个维度,是单据管理场景数字化的改造,所有的单据都要架设在区块链上,并且有自己的编号规则,最终会形成纯正编号。区块链的底层直连互联网法院,互联网法院通过调用哈希值进行校验对比,确保取证的有效性,以上就是货兑宝的第一个产品。

它叫做智库云,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产品打开大宗商品仓储的黑匣子,实现在线的“看管查”。

中储目前在全国有1000万平米的仓储用地,是中国大型的大宗网络化线下场景公司。我相信通过中储的整体线下场景线上化的改造。会对整个大宗仓储行业起到很明显的示范作用,并有机会带动整个行业的升级改造。

第二步是线上场景平台化。想要实现线上场景平台化,关键核心是对仓单的有效使用。仓单是集入库单、过户单、提货单、出货单,这些仓储单据功能于一身的特定化权利凭证。并且通过仓单要素可以实现对货物的特定化管理,是大宗物资非常理想的安全管控工具。然而,仓单在中国一直没有广泛使用。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纸质仓单本身存在着瑕疵,加上目前中国大宗物资粗放的管理水平,是很容易出现风险的。第二,大宗行业的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法律保障尚需优化,让纸质仓单不具备成熟的适用环境。第三,中国过于灵活的交易和融资习惯,让这种规范单据显得不够灵活。那么货兑宝平台的第二个产品仓单云,实现的是仓储企业对于仓单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首先货兑宝的仓单体系是在数字化仓库的基础上构建的。其次,货兑宝不出具纸质单只有电子仓单,电子仓单只存在唯一的权利版本,该版本不可篡改,并作为唯一的提货凭证。最后,电子仓单的流转过程都要在区块链BaaS平台上。区块链不仅要记录结果,还要记录过程。每张电子仓单都要有区块链存证证书,我认为只有这样结构打造出来的区块链电子仓单才是一张有效的权利凭证。

仓单作为法定的权利凭证,除了扮演作业单据的角色以外,更重要的是一张融通单据,货兑宝的交货云产品是运用了仓单的提货和背书转让功能,以及平台上的在线支付功能,保障线上可以实现一手交钱,一手交仓单,凭仓单兑换货物。货兑宝的融资云产品则运用了仓单质押功能,基于权利凭证的存货融资能力,通过交货云和融资云产品创造出的收益来反哺智库云和仓单云形成的成本投入。这样不但保障了四流合一的安全性问题,同时让收益得到合理的再分配,进而解决仓储企业对数字化建设动力不足的问题。

然而技术不是万能的,大家要应用技术,但千万不要迷信技术,想要保障仓单运转的安全。除了前面说到的工具和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安全的保管人以及相匹配的管理流程和制度保障。中储在中国有60年的大宗商品仓储保管经验,在全国有5000多名专业的大宗物流人才,并拥有统一的标准流程和制度体系。三大交易所近一半的标准仓单都是中储开出的,收购了HB以后,中储成为全球唯一的全牌照期货交割仓储运营商。所以我相信通过技术工具,再加上中储体系的打磨,就有机会打造出大宗产业的放心仓单。并通过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动,改善仓单的使用环境,实现构建全新的大宗信用体系的目标。

第三步,平台场景生态化。有了前面四朵云产品,就有机会构建出与期货市场相对应的,有集中化中台的现货体系。也就是货兑宝的第五个产品,协同云。货兑宝的发展战略包括纵横两个方向,横向战略就是构建以实体存货为基础,四流合一的集中化产业中台。

而纵向战略是打造产业互联网加供应链金融的超级链式体系。实现路径的第一步是基于电子仓单、电子提单等多权利凭证的联动,打通产业链的底层。第二步,推动区块链联盟链的建设,基于联盟链就有机会解决金融授信代理问题,推动金融去中心化,建立基于真实贸易,以物权为主,信用为辅,适应弱信用主体和有瑕疵信用主体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突破大企业这种信用代理问题。

中储是天然的多元化场景。在中国,包括在全球有一定的多元化产业客户的基础,我们可以以此为起点,以产业上的生态协同方为方向,通过业务抓手和票据限流,将风控基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设备、物流、仓储、资金账户管理等多个环节,最终推动覆盖各类大宗商品,全产业链的超级链是现货市场体系。

我们希望通过五朵云的产品组合,再造一个创新的供应链生态体系,真正解决大宗商品行业的系统性以及结构性问题。

第四部分,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自从平台3月31号正式上线以来,我们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第一,完成了中储、山东4家仓库以及山东国储29万平米的仓库上线工作。客户的在线作业率达到65%。明年我们的仓储上线计划是107万平米,争取三年能做到千万平米的规模,大宗仓储面积覆盖全国主要的节点。第二,与中储智运和山东龙控(17:10)尝试的这种基于电子仓单和电子运单的在线贸易结合的产业互联网试单。我们争取在明年跑通一到两个产业。第三,与建设银行展开基于数字化仓库+区块链电子仓单的业务放款工作。金融业务今年已经跑通,明年可能进行终试,后年量产。从目前的业务发展情况来看,一切是按照我们的计划顺利进行。

从中国加入WTO开始,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在逐渐上升。从2017年之后,中国对世界的经济依存度在下降。目前,中国有超过70%的GDP增长源于国内的消费,尤其是此次疫情以后,所以我国很有可能成为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其中数据内循环将成为打造未来发展的新优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的数字经济的规模将达到60万亿,大宗产业很有可能成为数据内循环的关键主体。

数据已经成为新基建重要的生产资料,而这些生产资料想要转化成新的生产力,需要的是不断的应用和实践,这离不开大家的推动和协同,以及共赢。所以真诚的希望能与各位携手数字创新时代,共建大宗供应链新生态。
谢谢大家!
(编著注:本稿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